会议专题

汉语言艺术的现代演进--以当代台湾文学创作为例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看到对汉文学语言特色的种种总结与论述。其中再三称道和反复琢磨的是汉语抑扬顿挫的音律,变化无穷的语素组合和错落有致的句式。在当今台湾文学的创作中,汉文学语言上述这三个特点也仍然被许多作家,尤其是考究文字的文体家所承继,特别在诗歌与散文中尤为突出。在现代绘画和现代影视的影响下,台湾作家力求使自己的文字由平面而立体,由黑白进入多色,它强调“文气”,这种今天看来具有有机生化特点的“气”意识显然与西方语言思维那种层层组合的机械原子论有根本的区别。后者突出物理空间体,前者强调心理时间流;后者要求规则严整,前者讲究错综变化,气韵生动。“气”这个概念,就潜在的读者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时间流;就作品内容而言,则是一个具有意念内聚力的情感意向。要做到气韵生动,作者就必须把自己的心理时间流、句段的情感意向与笔下行文造句融为一个生气灌注的整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节奏。台湾作家以汉文学语言的气韵之法熔铸句法,使句法中充盈着行文者的饱满情感,语言的节律里体现出创作主体内在情绪的自然波动,与作品的语境契合无间。

当代文学 汉文学 语言特色 表述方式

徐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文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68-378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