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方言的语法化、弱化和促化
本文所说的晋北方言是指山西北部即今大同市及所辖的大同县、阳高、天镇、左云、灵丘与朔州市及所辖的朔城区、平鲁、山阴、右玉、怀仁、应县等地的方言.晋北方言中,舒声促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其中有一部分是舒声实词语法化的结果,还有一部分是语义或语用弱化的结果,其余大多是习惯上促化,无明显规律.语法化和弱化往往伴随着音变.晋北方言中,促化是某些成分语法化和弱化后在语音形式上的表现.语法化或弱化之前这些成分都读舒声,语法化或弱化值后这些成分都读入声,发生了促化.用语音促化这种形式作为将语法化和弱化结果固化和显化的手段,在山西晋语五台片忻州话(张光明,2006)、吕梁片临县话(李小平,1996)中都有,在陕北晋语、内蒙古晋语(邢向东,2006)中也广泛存在,在保留喉塞音韵尾”口”的吴语区也比较普遍。(戴昭铭,2004)晋北方言中语法化后的促化和普通话中的部分轻声现象对应,且晋北方言中有部分音节的喉塞音”口”已逐渐弱化,与普通话中的轻声音节相一致。在入声不再保持一个稳定的喉塞音韵尾的南京方言中,其“轻声化”的具体表现就是“读如入声”。(孙华先,2001)贺巍先生(1996)认为:晋方言某些字的舒声促化是受舒声字轻读影响的结果。从喉塞韵尾趋无的南京话中轻声读如入声和保留喉塞韵尾”口”的晋语及吴语的语法化和弱化后语音促化的现象推测,在有喉塞韵尾”口”的方言中,促化可能是部分音节从重读到轻声所经过的一个环节,即舒声(促化)-入声(塞音尾”口”弱化)-轻声。
晋北方言 舒声促化 语义弱化 语法化过程
武玉芳 范晓林
山西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24-225
2013-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