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方言字典》音系研究
《福建方言字典》(1837)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一部传教士闽南方言字典.麦都思在序言中表示,《福建方言字典》是以1818年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为基础编写的.杜嘉德《厦英大辞典》序言中也介绍,《福建方言字典》根据《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编写,记录的是漳州音,更确切地说,是漳浦音.《福建方言字典》中”ON THE ORTHOGRAPHY OF THE HOK-KE E N DIALECT”一节介绍了漳浦方言的”首字(OF THE INITIALS)”和”尾字(OF THE FINALS)”,即”声母”和”韵母”,并比照英语、德语等语言对具体音值进行描写.另外,”论声调(ON THE TONES)”一节则对漳浦方言的声调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些描写对字母拼音加以讨论,转换成国际音标,并用五度标调法来描写声调,得出《福建方言字典》有15个声母,85个韵母(其中舒声韵51个、入声韵34个),7个声调.19世纪以来漳浦方音最大的变化在于”e”、” ”、”ei”三个元音合并为一个元音” ”。这涉及到19世纪漳浦方言的7个韵母,到今天合并为5个韵母,即”e/→”、”e/→”、”uei →u”、”uei→u”、”ue i-u”。从元音舌位图上来看,”i”、”e”、” ”都属于前、不圆唇元音,只是舌位高低有所区别,分别是在高、半高、半低的位置。复合元音”ei”的发音是从”e”到”i”,舌位逐渐上升。”e”、” ”、”ei”这三个元音较为接近,所以后来逐渐合并一个元音” ”。舍弃”e”、”ei”元音而保留” ”元音,可能是方音演变时较保守,保留了本方音独有的特点,以区别于厦、泉系的闽南方言(有” ”韵母正是漳州地区闽南方言区别于其它闽南方言的一个重要标志)。
福建方言字典 音系演变 声调变化 五度标调法
杜晓萍
华侨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02-103
2013-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