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称谓”兄”和”姊”的同音冲突研究--以山西文水及周边地区方言为例
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音同义不同的词.在不少语言中,都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汉语普通话的”反攻/返工”,英语的”sun(儿子)/son(太阳)”,法语的”chant(唱歌)/champ(旱田)”和”faux(虚伪的)/faulx(长柄镰刀)”,日语的”垣(kaki,篱笆、栅栏)/柿(kaki,柿子)”、”刈る(karu,收割)/駆る(karu,驱赶)”和”買う(kau,买)/飼う(kau,喂养)”.这些词不仅词形不同(或者汉字的写法不同,或者拼音文字的拼写法不同),而且意义上也没有任何关连,只是读音相同.本节以山西文水及周边地区方言中亲属称谓词“兄/姊”的不同说法为例,结合语言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补充说明汉语方言中的同音冲突现象。通过分析文水及周边地区“兄”“姊”之间的同音冲突现象,可窥见汉语方言回避同音冲突的几种途径。同音沖突具有两面性。既具有破坏性,因为某个语音形式不得不被加工或被替换;又具有治疗性,因为经过同音回避,原来所表达的词义得以继续生存。
汉语方言 亲属称谓词 同音冲突现象 语言地理学
刘艳
陕西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28-336
2013-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