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沿海港口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如何将港口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意产业,促进滨海港口地区复兴是后工业社会全球沿海港口地区发展研究的核心论题.探析了文化资源到创意产业的转化潜能、介质、路径、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在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架构其实证研究范式.进而以中国舟山普陀区的木帆船、沙雕等创意产业为例,采用文化经济地理学方法调查了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项目网络特征.研究发现:(1)港口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适宜条件是由创意、资本、管理等要素结网构成创意场域,亦即在市场主导下将文化资源与现代创意、媒介、市场需求等网络式融合;(2)舟山普陀木帆船、沙雕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结网模式尚处于市场需求方主导、网络发育度低,即木帆船船模创意产品生产严重受制于客户订单、沙雕创意产品生产受到海洋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与荷兰沙雕创意公司的制约.由此建议,政府必须将文化资源利用、创意产业培育、市场前景评估统一于地方发展框架之内,抓住创意产品生产的项目网络特征,提升本土公司在网络价值链的利益分享权力,培育港口文化创意集群,实现本土企业与居民有效分享文化资源转化过程的利益;并从港口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与海岛特色、产业发展与空间管制、品牌培育与产业链提升等方面提出促推浙江港口地区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的可持续路径.
创意产业 港口文化资源 品牌战略 可持续发展 文化经济地理学
马仁锋
宁波大学城市科学系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宁波,31521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32-144
2013-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