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的博物馆历经时代变迁和文化的变革,在当代社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逐渐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不同类型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长、免费开放政策的执行、观众数量的递增,社会和公众对博物馆和博物馆人的期望也随之提升.21世纪的博物馆已经从过于强调收藏、保护、研究的内在机构性特征发展到注重展示传播和社会教育的外部功能性特征,成为传播文化、展示文明的时代之窗.今天的博物馆人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社会使命,以社会性、开放性、公益性为特征,探寻诸多服务公众的标准、方法和渠道,达到博物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是当前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是博物馆的宗旨,今天的博物馆肩负着改善民生的职责,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本质上就是利用优秀文化遗产为公众服务,使博物馆成为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课堂。为此,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所在区域,积极在公共服务方面开展工作,各博物馆也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品牌活动。博物馆如何从自身藏品资源优势出发,通过对服务公众的内容、质量、效果的科学策划和评估,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目前博物馆界需要深人思考的时代课题。台湾地区博物馆把教育观众、服务观众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在做。这一点,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负责对外教育的科学教育组人员配备充裕,教育工作细分,科学教育组还拥有3000余件科学教育标本,有专人保管,每年都会根据需要采集相关标本,以确保教育活动的开展独具博物馆形象生动性。台湾地区几乎每一家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都有针对儿童开设的教育区域和丰富的教育项目。每年要面向弱势群体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台湾地区博物馆文创产业都是采用委外经营,经营比较成功的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当数历史博物馆。要真正做好公众服务工作,博物馆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从观众的角度和视野思考工作,以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开展工作,要将观众服务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范畴中,在实践中创新服务开展工作。

博物馆 馆员配置 教育活动 服务理念

何宏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国内会议

2013晋陕豫冀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山西大同

中文

242-250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