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晚期的”密体”石刻山水图像--以康业墓石棺画像为例
通过对康业墓石棺屏风画的风格与特征分析,本文认为康业墓石雕继承了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顾恺之的密体风格.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石刻画像与线描绘画发展中绘画风格从密体到疏体的重要变化. 石刻线画完全吸收了毛笔线条绘画的艺术特色,通过石材,保鄘下了中国绘画发展的漫长历程。北周康业墓石棺图像的复杂内容及构图,代表了北朝晚期山水图式的造型特点及发展水平。从这些墓室石刻山水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之相一致的山水画风格的演变过程。相对汉画风格的“略”,“密体”和“疏体”其实部属于“精”的范畴。密体画的线条较为含蓄娴静,如后人评价顾恺之的线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而疏体画的线条充满开张的动势,如后人评价吴道子的线描是“笔所未到气已吞”。密体画的线条较为单纯,一样粗细、快慢、轻重:而疏体画的线条较为变化,“磊落挥霍如莼菜条”,是一种流畅丽有顿挫的线形。之所以会在晋唐画坛上流行“疏密”两种不问的“骨法用笔”风格,既是源于绘画水平的进步,也是由于在这两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追求。
墓石棺 石刻线画 山水图像 绘画创作 艺术特征
张俊沛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7-57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