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話小說在日本的圖像化--以與謝蕪村為例
本论文探讨视觉图像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与谢芜村的<草庐三顾·萧何追韩信图屏风),将三国时代的「三顾茅庐」与楚汉相争之际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两个不同时代、不同主角的故事配为一双屏风画.这样的组合无论是在中国或日本,皆找不出先例.根据文学界的研究,唐代李瀚所编辑的训蒙书《蒙求》,自西元878年前即传入日本,影响深远.在《蒙求》中,「诸葛顾庐」与「韩信升坛」的故事即为一组,这种组合方式极可能提供了与谢芜村创作本作品的灵感.但是,若仔细比对《蒙求》中对「三顾茅庐」及「萧何追韩信」的叙述,会发现《蒙求》的记述相当简略,与<草庐三顾·萧何追韩信图屏风>中丰富详尽的绘画内容大不相同.笔者发现,与谢芜村所描绘的各项细节,来自当时所流行的两部中国白话小说的翻译本《通俗三国志》与《通俗汉楚军谈》.因此,对当时嗜读翻译中国小说的文化界人士们而言,必然相当熟悉这件屏风画的主题.
图像艺术 绘画创作 白话小说 日本
鄭涵云
早稻田大學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9-98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