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仙化之境--马王堆1号墓漆棺的图像与文化

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墓1号墓葬开启了研究汉代丧葬艺术、文化及信仰观念的大门,其中漆棺图像给世人们带来新的研究视野,许多问题是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的.本文力求从以下几个部分对构成”仙化之境”的漆棺图像进行论述和探讨.绪论部分着从对马王堆1号墓漆棺研究的综合定位出发,分小两节阐述马王堆1号墓漆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综述学者们对漆棺研究相关学术史状况,以便为本文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一部分着重交代本文要建立的探讨核心——马王堆1号墓的漆棺图像与文化,明确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马王堆1号墓墓室、漆棺位置及漆棺图像等相关考古材料做基本介绍,从而为下面的研究、论述做铺垫.第二部分分三个小节通过对龙、虎、鹿、鸟的灵物图像进行分析,具体论述绘有大量图像的第三层棺朱地彩绘漆棺灵物的构成与组配;灵物的选取与四神观念、流行祥瑞的关系如何;以及朱地彩绘棺灵物图像的文化意义生成.从而阐明”升仙之途”中飞升工具的图像文化力量.第三部分研究重点在于对朱地彩绘棺仙山图像与仙山信仰的认识与探讨,首先,从仙山图像的位置与组合形式来判定其价值的重要性;再联系古籍中仙山信仰的记载,论述昆仑与仙山的关系,并对昆仑的地理记载差异与仙山的昆仑化、昆仑与”帝”的关系之于中国早期神权丧葬文化、昆仑仙山图像的文化思维三方面考虑昆仑意义的转化与仙山意义的生成关系,并探讨仙山图像在墓葬漆棺中的”方向指示”作用,即整个漆棺图像读图程序中的重要一环.第四部分意在确定马王堆1号墓黑地彩绘漆棺边缘纹样中带有建筑性质的纹样,即”城郭”纹样,这也是以往学者尚未研究之处;结合”仙山”、”池水”、”高台”等小纹样,来说明第二层棺纹样构建了一组带有明堂性质的”仙境之城”的形象,这是逝者灵魂的归处;并试图解释纹样的图像学含义及其在整个漆棺图像系统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部分串联前四个章节的内容,并对图像的绘制意义加以综合梳理,力求还原漆棺图像所构建的升仙系统,解答美术史研究在读图程序上的作用.分三小节来探讨漆棺图像、纹饰构成的信仰及指示方向、各层漆棺图像设计与读图程序以及秦汉背景下的仙山图像与文化的再探讨的相关内容.

墓漆棺 图像美术 读图程序 文化价值

张启彬

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第四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99-105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