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面包师的记功碑:从Marcus Vergilius Eurysaces之墓说起

在公元一世纪的小说《Satyricon》中,作家Petronius以主人公Encolpius的视角记述了古罗马底层人民的生活,为后人了解帝国早期平民、奴隶以及自由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详实的文字资料.这部小说的高潮来自于自由民Trimalchio的宴会,而这场精彩的宴会也成为了小说标志性的桥段.奴隶Trimalchio在被主人释放获取自由之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了政府官员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炫耀自己所有,Trimalchio邀请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宾客参加他的宴会.这场宴会持续了两天,奢华的装饰、精美的饮食、还有不计其数的仆从,宾客们受到了盛情的款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Trimalchio在宾朋艳羡的目光下描绘了对于自己长眠之所的构想.这是一座极尽奢华的墓,Trimalchio尽其所能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成功的罗马公民的骄傲,以此掩盖他作为奴隶的过去.倘若没有19世纪的意外发现,Trimalchio的故事不过是历史长河中若干暴发户的一个缩影,而他的宴会,他的墓以及他从奴隶到自由民的奋斗史都因Petronius带着阶级眼镜的夸张描写而显得荒诞不羁.1838年,当人们在罗马一座城门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座梯形的墓葬时,”Trimalchio”的形象变得愈发清晰起来,而小说中那座奢华的墓似乎也不只是虚构.现实版的Trimalchio有着另一个名字Marcus Vergilius Eurysaces,是公元前一世纪奥古斯都时代的面包师.Eurysaces在被奴隶主释放之后,为罗马军队供给面包.通过垄断性的军需供应,Eurysaces迅速跻身富人的行列,因此他得以为他的夫人,或许还有他自己,在罗马城的”黄金地段”营建一座在当时看来非常豪华的墓.外墙的浮雕再现了古罗马时期制作面包的过程,这些生动的图像无疑纪录了这位杰出面包师的功绩.值得注意的是,外墙的每一个立面上都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即这座墓属于面包师Eurysaces.与此同时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却表明这座墓里只有一位叫做Atistia的女性,并且他的丈夫为其营建了这座墓.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是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是面包师,是他的夫人,还是双方?如果说这座墓真的属于面包师的夫人Atistia,那么其浮雕或者装饰为什么没有任何女性色彩的图像?为什么所有的图像传递出的信息都表明这是一位面包师的纪念碑?尽管真实的自由民之墓与小说中Trimalchio的墓一样造价不菲,但Eurysaces之墓的浮雕却显得非常朴实而低调.它既没有奥古斯都和平祭坛上的众神簇拥,也没有小说中Trimalchio之墓浮雕中的金银配饰.Eurysaces似乎并没有试图通过图像来高调地彰显自己的富贵与身份,但是他却耗费巨资在两条大路相交的地方,在离市中心不远的城门边,打造了这座造型奇特的墓,其试图吸引观众眼球的意图不言而喻.这些矛盾不禁让人们将目光聚焦于这个古罗马社会中的特殊群体——自由民(Freedman),被解放的奴隶.或许Petronius的文字反映了罗马公民对于这个特殊群体在拥有财富后膨胀心理的臆想.而真实的自由民,尤其是在今天看来勤劳致富的自由民,是如何看待自己矛盾的身份的?或许人们已经无从获得直接的文字资料,毕竟我们很雉找到一本关于当时自由民的自传.但是从相对可以充分表达他们意图的墓葬中,或许可以走近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怎样的总结?而他们又希望观众从他们墓葬的图像中读出怎样的信息?当”Trimalchio”们走出小说,走出他者的眼光,沐浴在帝国荣光下之时,他们又如何争取那属于罗马公民应有的骄傲和不朽?文章将从面包师Eurysaces 之墓开始,通过比较古罗马不同职业的自由民之墓、自由民之墓与古罗马皇帝陵寝、文字描述与现实墓葬,试图还原古罗马富有的自由民对于特殊身份的认知、自身价值的描述以及对于他者目光的期许.

墓葬 雕塑设计 图像创作 古罗马社会

胡桥

波士顿大学

国内会议

第四届北京大学美术史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298-314

2013-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