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医用臭氧神经毒性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臭氧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颈腰间盘突出、手术失败综合征、软组织病变和关节痛等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已有研究在体外证实,医用臭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神经毒性,并呈浓度相关性。臭氧理化性质十分不稳定,与生物分子反应迅速,最终产生活性氧簇(ROS)和脂质过氧化物(LOPs)。因此最终与细胞接触的应该不是臭氧本身,而是ROS和LOPs。细胞内钙超载可能是神经细胞损伤的最终共同通路,活性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均可产生强氧化性刺激,引起胞内钙超载,导致细胞损伤。有研究表明,线粒体的功能或结构破坏进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致病因素。不同浓度的医用臭氧使神经元内线粒体分别出现肿胀、嵴缺失及空泡化等病理损伤,表明臭氧对神经元的线粒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不饱和脂肪酸是臭氧作用的靶分子,因此细胞膜最容易受损。Bcl-2和Bax分别是Bcl-2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抗凋亡和促凋亡基因,并且Bax是Bcl-2活性的主要调控因子。研究发现用臭氧处理过的Bcl-2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Bax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该结果显示,臭氧可使细胞内Bcl-2/Bax下降,进而诱发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率与臭氧浓度有良好的剂量关系。臭氧诱发的细胞凋亡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以致影响学习和记忆。 总之,03对细胞的毒性与其强氧化性有关,且对细胞的损伤程度不同与其浓度有关,03对脊髓神经元的毒性机制可能是03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生乙醛基、过氧化氢、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等产物,超出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的清除能力,进入完整的细胞核使DNA断裂,从而造成细胞继发性损伤,产生的过量氧自由基均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体内一些重要的代谢酶失活和线粒体及微粒体内代谢链受阻。

医用臭氧 神经毒性 钙超载 线粒体 细胞膜 凋亡基因

国内会议

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100-103

2013-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