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用于癌痛治疗时患者和药物的选择

IDDS镇痛是目前癌痛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患者、镇痛药物和滴定是保证IDDS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治疗处理其潜在并发症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保障。本文就目前对于癌痛患者IDDS植入病例选择和镇痛药物选择作一综述。IDDS用于癌痛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尽管采用多模式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药物治疗等,癌痛仍未得到充分控制者;接受阿片类药物等治疗虽有效,但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者;自愿首选IDDS植入术的癌痛患者。IDDS植入术前,临床医师需要评估患者,同时将IDDS植入风险、有效性和潜在并发症告知患者,以利于医患双方权衡利弊。IDDS术前行椎管内注射药物,疼痛程度测定明显下降大于等于50%,则表示试验成功,患者可选择作为IDDS植入候选人。药物选择基于患者既往用药史、筛查试验反应等,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功能状态以及不良反应等滴定剂量。阿片类药物是鞘内镇痛最常用药物,其典型代表为吗啡,其他包括氢吗啡酮、芬太尼、舒芬太尼、哌替啶和美沙酮等。目前认为鞘内微剂量吗啡(25-50μg/d)可提供长时间有效镇痛,同时可减少OIH发生机会。为避免出现撤药反应,全身阿片类药物用量先减少50%,每日递减10%,而鞘内用药每次增加10%—20%的剂量是安全恰当的。单独使用吗啡出现耐受性需要递增剂量。

癌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药物选择 使用剂量

国内会议

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569-572

2013-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