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即墨市近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分析

作者以2008年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结果数据为基础,分析讨论了即墨市近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即墨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比较好,通常为Ⅲ类水质。项次合格率的比较显示,各保护区内水质无明显差异,主要污染指标合格率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表明设立水源保护区的层级差异并无很大的作用。近几年,虽然即墨市的农业种植业已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的种植模式,但由于化肥的利用率仍较低,只有30%左右,2008年,即墨市常用耕地763.29平方公里,农药施用量为779吨,农用化肥施用量为166220吨。流失的化肥、农药残留物和畜禽养殖业废水,对即墨市的莲阴河流域、墨水河流域及王圈水库和石棚水库产生影响,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三氮类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各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有机物和三氮,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丰水期污染最严重,表明丰水期水质最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受农业污染、细菌和有机污染最多,水体自净能力差,平水期和枯水期相对较轻。通过近几年对水源保护区水质的监测分析,初步掌握了水质状况,提示今后还须针对主要的污染指标进行重点监测;对保护区内农村农业污水、人畜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沿岸企业要加强管理,减少污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努力减少洪涝灾害影响,重视治污防污工作,切实做好环境保护;政府必须加大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狠抓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从而不断改善地面水环境质量,确保群众用上安全、卫生的地面生活饮用水。

饮用水源 水质评价 质量等级 监测指标

李震 毛秀香 房俊旭 安红霞

即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青岛266200

国内会议

第十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暨山东省第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济南

中文

362-364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