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文化溯源及演变研究
广场舞蹈集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具有特殊的表演形式和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具有热情开放、欢快自娱之特点,因此在进行本研究时应把握广场舞”表演性”、”集体性”和”娱乐性”的特征.目前广场舞已经发展成为最受大众喜欢的健身项目之一,但是国内关于广场舞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难以为该项目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研究广场舞的演变和文化溯源,理清广场舞的发展脉络,为广场舞的发展及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广场舞演变及文化内涵。结果表明:原始氏族时期广场舞表现形式为狩猎舞蹈,演变为图腾文化的一部分;奴隶社会时期广场舞演变为宫廷舞蹈和祭祀舞蹈两种,被赋予教化民众的内涵;封建社会时期广场舞以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流传,逐渐向娱乐性过渡;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社会动乱,广场舞逐渐没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秧歌运动具有典型的“兴甲兵而制礼乐”的政治意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忠字舞用以表达对于领袖的忠诚。现代广场舞形式多样,演变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项运动的兴衰演变必然由时代的社会文化发展主流和主导价值取向所决定,广场舞也符合这一规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广场舞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被赋予了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文化内涵。历史表明,只有广场舞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相统一时才有利于该项目的发展和传承。因此要理清广场舞的历史发展脉络,充分挖掘广场舞的文化内涵,才能合理的规划该项目的发展。
广场舞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文化传承
于晓明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221-222
2015-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