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国企与内销国企的区别--市场份额、进入门槛和异质性
在世界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外贸国企会失去原来在内销市场上凭垄断所获得的“体制优势”,从而会与内销国企产生区别:前者的市场势力瓦解得更快,它们当中弱者更多地被淘汰,存活者积极进步并与高效率者的水平更趋近.本文基于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以上区别:外贸国企的市场份额降速更快,它们面临更高的进入门槛,并具有更低的异质性.发现表明外贸国企的竞争力更强.研究还发现,进入门槛和异质性存在内外贸的排序:对所有类型的企业来说,外贸市场的进入门槛都高于内销市场的进入门槛,外贸市场的企业异质性都小于内销市场的企业异质性.进入门槛和异质性还存在所有制的排序:在内销、外贸和纯出口市场,都是国企的进入门槛最低、异质性最高,民企的进入门槛最高、异质性最低.这说明,应坚持国企改革的方向,继续开放,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国有企业 市场份额 竞争机制 进入门槛 异质性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4-170
2015-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