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麻莱县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曲麻莱县约改镇长江村位于曲麻莱县东北部,2012年9月16日,疫控中心接到该村一家的疫情报告,说自家放牧的牦牛有86头,有22头发病,已死亡8头。接到疫情后,县动物防疫部门立即安排专人对该次疫情进行了诊治控制和扑灭。根据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对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初步诊断为牛出败,随后组织人员对该家的牦牛进行隔离,紧急免疫注射,对厩舍进行全面消毒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据现场调查记录,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萎靡,结膜潮红,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不振,全身衰弱,鼻子流出带血泡沫,有的腹泻,粪便带血、恶臭,被毛粗乱,肌肉震颤,常伏卧不起、流泪,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出现水肿,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咽部发生吞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常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虚脱死亡。 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手按时会有压痕;肿胀部呈出血性胶样浸润,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潮红。全身浆膜、黏膜及肺、舌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肝、肾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水肿,体腔积浆性、纤维素性渗出液。 根据流行特点、症狀和病变可对牛出败作出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1)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及咽喉部水肿;(2)肺炎型常见纤维素性肺炎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3)牛出败与炭疽及气肿疽要区别诊断。 预防牛出败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根据调查,牦牛巴氏感菌病主要发病期在每年的4-6月份,因为这个时期是牧草青黄不接的匮乏时期,加上青藏高原气侯寒冷,当地的牦牛整个冬天只是露天圈养,牦牛的膘情处于最瘦弱时期,因此,要做好牦牛的冬季保温和补饲工作。同时要定期预防注射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00 kg以下牦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 ml,100 kg以上牦牛注射6 ml,免疫力可维持九个月。 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牛,并对污染场所严密消毒。病牛的垫草、粪便等排泄物中有大量巴氏杆菌,要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病牛厩舍及周围环境要用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液消毒。病死畜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病牛和死尸必须在防止细菌扩散的原则下宰杀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牛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d。重症病牛在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钾,四环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疗效也较好。
牛巴氏杆菌病 临床症状 鉴别诊断 疾病防治
李进锋
青海省曲麻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曲麻莱 815500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72-72
2013-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