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美中的实践生态学思辨
生态美学具备了很多现实的审美要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主旨,进而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探索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审美关系。生态审美所追求的境界即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一位英国自然地理学家说过:“大自然没有人类照样存在,但人类却离不开大自然”。正因如此,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超越狭隘人类的价值观,不再从人类利益出发的同时,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协调统一来思考和行动。在当今的中国,广大偏远地区生存质量的低下,不仅仅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摆脱贫穷、追求富裕、渴望发展依然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最基本的现实诉求。在提倡与追求生态审美的今天,现实的阻碍与无解昭示了这种审美与目标遥远的距离,甚至有些神秘性或乌托邦性。也正是由于这种乌托邦,生态审美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处于困惑与悖论之中,尤其是业内经常出现,又常被人们所忽略的众多重大问题,而有些不正确的观点也经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应对重大规划的理论依据。生态式理想的建立往往是对现实不良生活观念的抵制,而一个城市、城镇、区域的发展也往往必须让决策者作出“斩首还是截腰”的痛苦抉择。为此,有时会把地区的发展对“原生态文明”作无谓的退守与回归,然而,在这种退守和回归之后,却依然看不到真正的出路,重又陷入一片迷茫之中。但是不论怎样,从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当今的生态观,生态审美在现实中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得到提升与完善,生态审美的实践者注定要成为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先驱者。不论承认与否,每一位创造美与设计美的规划师、风景园林师、景观设计师也定将成为人类为之神往、为之追寻的生态美学的传播者与代言人。
环境审美 实践生态学 生态平衡
凌铿
上海佛莱明景观规划设计院
国内会议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
广东丹霞山
中文
12-18
2013-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