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绸之路墓葬装饰”胡人”形象的再认识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亦泛指外族人。而“胡”是北方民族匈奴人对自己民族的一种称谓。在中华传统比较发达的汉民族墓葬中出现西域“胡人”,显然是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由于西域文化在向中文化渗透的过程中,被强势的中原文化逐步衰减,最后慢慢地被同化,后与汉族文化完全融合。在国内汉以后墓葬中出现胡人形象表明作为外族人的胡人,在当时己经在中国内地汉民族居住区,活动范围己经趋于广阔且活跃,在某种程度上,己经和汉文化融合。因为在“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巴蜀地区已经出现“胡人”。因此,在研究丝绸之路上墓葬中胡人文化现象时,必须客观地看待和西域的交往交流,并非墓葬的装饰艺术出现“胡人”,就表现出当地汉族和域外有着交流和往来。
墓葬装饰 胡人形象 丝绸之路 西域文化
范小平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68-74
2017-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