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用药时期六种常用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wrens(Cooke)Tak.”是由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绿核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穗期病害,近年来在中国各地稻区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稻曲病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此病菌含有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对人可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为此,笔者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不同用药时期6种常规农药对稻曲病防治效果比较.为大面积防治水稻稻曲病提供指导和建议.试验表明,25%嘧菌酯、43%戊唑醇、5%井冈霉素和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稻曲病防效较高,防治2次和在破口前7d防治1次的防效基本在80%以上,达到防治要求。防治2次的病穗率和病指防效都显著高于在破口期防治1次的防效。从经济有效角度考虑,研究认为水稻破口前7d为药剂防治稻曲病的施药有效时期,建议在水稻破口前7d防治。

水稻稻曲病 药物防治 施药标准 药效分析

周奋启

邗江区植保站,江苏 扬州 225009

国内会议

第29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会

南京

中文

236-239

2013-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