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历史的记忆--胶济铁路站房建筑遗产现状调查与研究

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高铁的全线贯通,中国最早的铁路工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同时,这一批最早的铁路建筑也在慢慢消失,胶济铁路的建筑遗产也是如此.胶济铁路的建筑遗产的分布主要沿铁路线围绕站点呈带状展开,现存数量最多的为四个地区,依次为济南、青岛、坊子、淄博.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背景对胶济铁路现存近代建筑进行整体分析和特点分析,并结合实例提出:整体性保护首先应有充分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线路的概念重新研究胶济铁路沿线的近代建筑,并对胶济铁路近代建筑进行全面分析与设计,使胶济铁路近代建筑的保护从过去“点”的保护形式向“线”的保护形式发展,从而使胶济铁路的保护工作发展为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一条因铁路修建而形成的“文化线路”工业遗产,达到对胶济铁路沿线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宏观和微观的保护与利用。在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针对胶济铁路沿线的建筑遗产保护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根据建筑风格、使用性质和保存现状等进行区域性保护。

建筑遗产 整体性保护 区域性保护

贾超 王梦寒 姜波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第四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42-350

2013-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