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科技馆与高校科普资源的共享与共建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全面推进,如何使科普资源真正服务于社会并见到实效,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创新型的科普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已成为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建设中最关键、也最具基础性的工作.高等院校蕴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最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高等院校不仅注重和满足自身的研究和需要,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和公众。与科技馆对科学知识的展品转化一样,高校的科研院所也同样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相关展品、展览和教育项目等。高等院校在面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自身也会开发出很多趣味性强、氛围轻松、便于参与、效果良好的科普形式,如表演、视频、电子读物、开放课程、开放型实验室多种创新方式,这些方式都是科技馆所不具备的,但却都是科技馆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所急需的。因此高等院校可以成为引领科普潮流和创新科普形式的重要依托力量。因此笔者建议,利用高校科技和科研的优势资源,将一流的科研资源和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相结合;利用高等院校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优势资源,为公众举办各种科学和技术讲座;通过与科技馆各种工作室和手工室等项目的结合,打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资源,采取组织动员与自愿参与相结合、定向招募与临时召集相结合等方式,广泛招募大学生社团及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分别组建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多层次的科普志愿者组织网络,同时也解决了一线科普志愿者人员不足的问题。
科普事业 科技馆 高等院校 资源共享
陈竺
四川科技馆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80-82
2013-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