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应注重科学与人文的交融

近几年,围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全国各地大力兴建科技馆,场馆规模巨大,数量成倍增长,在辐射带动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和其他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服务于公众的科普文化服务体系的载体——科技馆,往往以”展品模式的冷面目”示人,在传播科学文化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与人文文化相交融,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实际上,科学人文,同源共生。同源于实践,共生于人脑,同产于人脑对客观世界中实践的反映及其对反映的加工;同来于外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结合与统一的经验。科技馆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体现在:源于实践,生于人脑;成于反映,根于经验;异于功能,别于形态;起于知识,通于思维;补于方法,交于原则;融于精神,升于境界;完美创新,止于至善。科学与人文因为功能不同,但其具有目的的同一性。既然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就能更好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总而言之,科学和人文是不同的,不同而和,才能创新。如果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在科技场馆的选址定位、设计规划、建设推进、管理运营、发展研究及人才建设、展品设置、展教手段等方面能注重人文文化,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交集”,无疑是给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加装了一幅科学的助推器。

科技馆 体系建设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袁丽

宁夏科技馆

国内会议

2013(江苏·南京)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

南京

中文

122-125

2013-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