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析科普大篷车运行管理机制的改善与创新--以湖南省科学技术馆为例

流动科普教育装备(科普大篷车)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出现后,由于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科普大篷车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比较国外其他优秀场馆流动科普教育的发展经验,我国的流动科普事业还是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笔者将结合湖南省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运行的实践经验,就流动科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目前各地科普大篷车除了自身配置的资源外,还广泛开展了展板展示、电影播放,资料发放、咨询、报告、培训、科普剧、动手做、有奖猜谜、知识竞赛、标本、义诊等活动,活动形式更趋于多样化。由于流动科普的可变因素较多,保证活动的顺利的开展以及人员的安全,科普大篷车在开始活动前一定要对活动场地、车内各种设备做出周密的安排。此外还需加强绩效考核和监测评估工作的进行。科普大篷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层科普资源匮乏、科普场所缺失等问题。作为当代的科普工作者,应当紧紧抓住全民科普的契机,利用好科普大篷车这个重要的科普手段,大力推广科学普及事业,努力创新发展模式,为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贡献积极力量。

科普大篷车 运行机制 资源配置 绩效评估

侯冬梅

湖南省科学技术馆

国内会议

2013(江苏·南京)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

南京

中文

432-434

2013-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