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让流动科技馆更好地服务当地--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项目为例
流动科技馆作为我国科技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形式.为了更好地把科技馆服务送到最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公众身边,让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地区同样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务,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馆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联合开发了以“体验科学”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从2010年开始,在山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九省区开展。2011年6月,贵州省作为中国流动科技馆全国巡展9个试点省份之一,正式启动该项工作。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项目的开展正好弥补了贵州科普资源匮乏的缺憾。但如何才能把该项目真正做到“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又能结合当地实际做出特色,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展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不断更新;服务对象的广覆盖;科普专职人才队伍建设。贵州全省88个县,国家级贫困县达50几个,一些小县县城人口不过两三万,大的可达几十万,各县的情况悬殊,而这些没有条件承办此项目的县恰恰是最有需求的。因此笔者建议可以研制不同规模的流动科技馆展品,展品件数如30、40、50件,分为Ⅰ、Ⅱ、Ⅲ型,面积可有大小不等。贵州作为山城,有些县到目前还没有通高速,山路崎岖,这就给许多边远乡镇的学生和群众参观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流动科技馆光是形式上走到县城进行短期的展览,很难真正达到科普教育广覆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目的。流动科技馆的形式固然好,但是针对边远乡镇也可采取譬如“农村中学科技馆”类似的模式同步进行。例如贵州省黔南州的龙里县就在新建的廉租房冠山社区内建立了社区科技馆就是很好的补充形式。
流动科技馆 巡展项目 因地制宜 服务质量
颜金晶
贵州科技馆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35-438
2013-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