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国时期旧志整理出版探讨--以民国《上海市通志稿》为例

民国《上海市通志》20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市通志馆创建伊始,编修的一部记载上海历史和现状的重要方志,是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该志记载的时间跨度从上海的溯源到1933年,内容范围从自然地理到经济、文化、社会.该志书初时计划编纂25编,每编计划编纂10万字,预计全稿250万字以上.后完全成稿并排出二校稿的3编,70万字;已经完全成稿的11编,277万字;尚未完全成稿的10编,存有志稿203万字.合计该志稿共存有文字稿550万字.另有各种资料共17纸箱,各种资料500万字以上,两项合计1000多万字.民国《上海市通志》稿的学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首先,该志稿和上海市通志馆馆藏资料是研究上海近代史以及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其次,从方志学的角度来看,该志稿本身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在新旧方志学之间树立的一个特征鲜明的标杆,为当代新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值得参照和借鉴的范本.

《上海市通志稿》 旧志整理 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

朱敏彦 胡训珉

上海市地方史志学会 当代上海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

东莞

中文

663-672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