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修志以来方志学研究成果综述--一项对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载成果的综合分析
方志研究对修志实践和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查阅了自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向社会公开信息以来,经其转载的”历史学”大类及相关学科约2万多篇论文和其他有关成果目录,其中涉及方志学科的约有50多项(统计表列有54篇).对方志学近年来的研究群体、研究范围、关心热点、文章水平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结构分为研究分析、发展变化和存在问题及相关思考三大部分。在研究分析部分,选定的转载时间为1994-2012年,总计18年时间内,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有关方志研究成果的文章共54篇,平均每年3篇。从研究群体看,在所有转载总数中,以第一作者及所在单位来看,图书馆系统的有5篇,占总数的9.2%;科研机构的有5篇,占总数的9. 2%;文史研究馆系统的有1篇,总数的1.9%;地方志系统的有7篇,占论文总数的13%;其余为高校有36篇,占总数的66.7%。从研究范围看,领域涉及综合、方志基础理论、方志史以及其他专题。认为研究的发展变化呈现出关注热点逐渐由散到聚、研究由浅入深、学术视野由内向外的特点。最后强调指出,从总体发展水平看,方志理论研究仍是薄弱环节,一些有关方志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仍未引起足够重视,而方志系统入选成果不多,说明方志学界的理论深度和水平不够,达不到转载的学术要求和标准。这虽是一篇有关方志成果被转载方面的综述文章,但却由此给全国的方志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多少也暴露和反映了当下方志学界在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真实一面。据不完全统计,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每年全文转载量达12000多篇,其中历史学科涉及全文转载的期刊数量近200种,每年的全文转载量为780篇,而地方系统有数万人的专业工作者、全国方志机构的刊物有几十种,每年发表的论述达数千篇,两轮志书编纂以来累计发表的论述不下数万篇,出版的教材、理论著述及工具书等也有880多种,还有一批方志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专家,为什么方志系统的刊物不能入选转载期刊的行列,为什么在近20年的时间里,方志系统才有7篇论文被转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的确值得全国的方志人省思,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方志理论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几乎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论接受或承认与否,方志理论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微乎其微,若不改变这种局面,长期任由发展下去,业内热热闹闹,外部悄然无息,其对于方志研究、方志学科建设以及方志工作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事实胜于雄辩,打铁还得自身硬,方志工作要持续健康发展,不努力改变固有的成规、不能打破重围和藩篱,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拥有一份天地,方志学研究成果就很难跻身于研究主流行列,就很难拥有方志学研究的科学春天。
方志学 修志模式 学术价值
中国(浙江)地方志学术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东莞
中文
1106-1116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