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地方志编修传承体系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1953年国家将编修地方志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代中国编修地方志至今已整整60年.20世纪50-60年代修志虽然并不成功,但为此后的修志打下了舆论和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开展修志工作至今,已完成首轮修志,正在进行第二轮修志,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编修地方志传承体系.对编修地方志这项独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当代中国具有高度的自觉与自信;在全国上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志编修组织机构,培养了一支编修地方志专业队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编修地方志法律和制度体系,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积极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坚持志书体例的继承与创新;坚持志书质量第一的原则,逐步完善志书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旧志整理,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对外交流,逐步建立地方志收藏机构,为社会提供地情资料服务;不断提升传承编修地方志的能力与水平.当代中国对编修地方志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已在认识国情、传承文明、科学研究、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价值,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和源泉.本文认为地方志编修传承体系的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始终将地方志编修视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毫不犹豫地加以继承;二是坚持“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三是坚持修用并举原则,以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与社会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需求。
地方志 编修工作 历史传承 学术价值
周慧
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国内会议
东莞
中文
141-167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