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于图志--明清图志中北岳的历史想象
北宋韩琦(1008-1075)知定州时重修岳祠,并亲撰《大宋重修北岳庙记》,勒石为记.然而,后人并未因此而清楚北岳所在,后人争论北岳的祭祀地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烈,乃至最后在清初时移祀浑源.大约金元时期,山西当地对北岳已出现一些龃龉,至明初渐趋明朗,成弘以后议论转趋强烈,甚至有官员奏请更改北岳祀典,但终明之世皆未采纳,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诏改北岳祭祀,从河北曲阳移至山西浑源,却引发另一波学术论战.由于过去的相关研究,皆是从文本上讨论北岳的议论问题,笔者拟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图志查看自古以来北岳是如何被表现出来,是否随着时代脚步而呼应北岳的争议,地图与文字表述的地理志所呈现的北岳是否皆同步反映不同时期的观点,议论的关键变化期主要是在明代,那么明以前与明以后,官方与民间在地图与地志上又有何异同,尤其是仅以线条绘制的地图怎样标志出北岳,以及从图志之间应可看见,还可看出怎样的端倪。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图志 地图 文字表述 北岳 明清时期
张琏
东华大学历史学系
国内会议
东莞
中文
208-230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