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台湾方志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之贡献--以当代《新修嘉义县志》《新修桃园县志》为例

台湾方志纂修源自清代,方志纂修历史迄今已长达三百多年,无论是理论或实践,均累积诸多前贤的丰富经验,方志纂修乃成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资产.战后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台湾各地掀起编撰志书的热潮,致使各地修志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统计1945—2012年全台各地出版的县(市)志,至少有七十部,其中,《新修嘉义县志》和《新修桃园县志》因皆为新修,且出版时间相近,又属同一级志书,乃为主要研究对象.台湾方志纂修的发展,可谓已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方志纂修普及,体例与纂修方法更为科学,各地创修的方志均有所贡献。本文以《新修嘉义县志》《新修桃园县志》为例,综析并总结其在中国方志史上的贡献,至少包括“传统创新并进”“老干新枝并存”“跨领域组织”“突破纂修旧法”“建立审查机制”“扩大服务对象”“反映发展轨迹”“忠于历史事实”“凝聚乡土意识”“尊重多元族群”“突显当地特色”“提供研究史料”等,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贡献.

新修嘉义县志 新修桃园县志 纂修工作 学术价值

陈德昭 徐惠玲

铭传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

东莞

中文

327-341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