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潮州元明清三代方志史辙考

潮州,开治自隋文帝平定陈.而潮州随其经济之发展,及唐始辟学,人物英贤接踵辈出,而有”海滨邹鲁”之誉,益后之莅潮官师多以蜀学、闽学引入,贯穿儒学、韩学,不断发扬教化美治,遂为修志事业提供基础.然则邑之有志,始于何时?世因难以知其详.隋、唐、两宋、明、清为中国方志发展特盛时代,然于潮州当时之发展如何?有多少志书之编纂,时至现今仍有待研探之需,尤其隋唐、宋元及明初更属千古之谜,就所搜资料及就经目志书,或考订,或作管中窥象,考镜存真,使全局元明清三代郡志发展史辙勾出,将前所佚之篇目,纂修者、修刻时代全予稽考排列,作献疑焉,尚祈雅博君子赐正为荷.潮州之《郡志》,始修于隋,历代续修,不知凡几,惜多散佚。几经广搜资料,广为博稽,于《永乐大典》中考勾出于元代有丁聚、陈肃等《潮阳三阳志》之至元本;卡立宗、虞士龙等《续三阳志》之大德本;王元恭、张复等《三阳图志》之至顺元统本;以及张弼、黄刚等《三阳志》之至正本七卷,凡四种,惜于明清间散佚久亡矣。综上言之,元志四种,明志十六种,清志七种,附志三种,共三十种而已。但从佚亡之迹及现存志书、与遗下序跋、目录学、《大典》残存中,未尝不能窥潮州方志编修源流及发展之概:故探得元明清存佚互见者凡三十种,由此数之略,足证潮人与官师崇尚图经、方志文化之承先启后与光践之优良传统。

郡志 编纂工作 历史传承 文献价值

马楚坚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

东莞

中文

475-524

2013-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