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4年7月3日贵州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14年7月3日贵州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南亚高压北侧西风急流较强,在贵州省东北部上空形成明显的强烈辐散区,高空形成强的”抽吸”效应对暴雨过程的维持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欧亚中高纬地区呈现明显的”两槽一脊”的形势,500hPa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及副高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向长江中下游一带输送与北方南下的干冷空气交汇形成准静止锋面,为暴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西南低涡发展,西南急流增强,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入口处右侧辐散区和低空急流左侧强辐合区.长江流域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及切变线的右侧,中低层辐合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抬升条件.此次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孟加拉湾有低值系统存在,加上随着西太平洋副高东退减弱,其西侧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增强,与西南气流会合向广西、贵州、长江流域输送,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水汽辐合中心对强降水落区基本一致,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对强降水落区有一较好的指示意义.

暴雨 过程分析 西南涡 高低空急流

张艳梅 吴古会 孔德璇

贵州省气象台,贵阳,550002;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贵州省气象台,贵阳,550002 贵州省六盘水市气象局,六盘水,553001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6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