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中两次强对流过程的超螺旋度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超螺旋度概念对2009年6月3日和2013年8月1日华中地区出现的两次不同强度强对流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超螺旋度可用来系统的标志对流风暴系统所处的生命阶段,并指示对流风暴的发展潜势.超螺旋度正值中心与强对流风暴中心配合较好,并与未来3h的风暴移动存在较好的正相关.通过分析超螺旋度的空间分布和各层风场变化,并结合实时的雷达回波,可以较为准确判断出对流风暴未来几小时的强弱变化、移动方向甚至主要特征.这对强对流的精细化预报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强对流风暴 超螺旋度 强弱变化 移动方向 过程分析

张怡 袁小超 张一平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0;永城市气象局,永城476600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0;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0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0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