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大连地区两次强对流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为了提高强对流天气种类和落区的预警准确率,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SWAN资料,对2014年6月23日下午(”623”)和26日夜间(”6.26”)大连地区两次强对流过程的环境中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23”过程发生在500hPa冷涡槽后偏北流场,”6.26”过程发生在500hPa槽前西南流场.中尺度环境特征:”6.23”过程中,850hPa与500hPa温差为32℃,有利于产生冰雹;”6.26”过程湿层深厚,有利于产生短时强降水.强对流风暴的发展、加强与近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变化密切相关.从自动站实况看,雷暴大风过境时出现雷暴升压、降温、风向突变、风速迅速增大,并且出现在同一时段.雷达回波图上,”6.23”过程在出现冰雹、雷暴大风前1020分钟出现低层入流缺口、强回波位于20℃层以上、低层反射率因子高梯度区等冰雹回波特征:”626”过程为线状多单体风暴.剖面图上,组织形态更接近于低质心强降水回波.另外,两次过程在雷达产品物理量参数特征方面差异明显.”626”过程中,SWAN中的TITAN产品能够作为强对流天气落区的有效参考.另外,对流风暴的移动路径与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强对流天气过程 中尺度特征 地面辐合线 移动路径 雷达回波
刘晓初 赛瀚 李潇潇
大连市气象台,大连,11600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