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辽宁省一次区域性大雾特征及成因分析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站资料、地面10分钟加密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和物理量特征分析方法对2014年11月21日至22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发生前有弱降水产生,近地面潮湿,水汽条件好,降水过后,中低空没有强冷空气侵入,温度较高,有利于逆温层的形成与维持.代表站的温度露点差小、风速小,为大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此次大雾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二阶段近地面有外来的水汽输送.

区域性大雾 天气过程 水汽条件 逆温层

芦晓彤 董飞 韩冬 杨丹宁 高凌峰

辽阳市气象局,辽阳111000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营口115007 民航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沈阳110043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9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