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呼伦贝尔草原暴雪成因分析与雪灾区划

暴雪属极端小概率事件,1961年-2010年50年间呼伦贝尔草原24小时暴雪共出现15次,多数年份没有暴雪出现.呼伦贝尔草原牧区24小时暴雪多发生在春季3月、4月和秋末10月下旬,隆冬没有暴雪发生,暴雪发生最多月份是3月.50年间暴雪发生最多的是鄂温克旗,达9次,西旗没有暴雪发生,以局地性暴雪为主.按照暴雪发生的环流背景与天气系统,将暴雪分为两大类四个型,其中属强冷空气类12次(其中蒙古低槽(涡)型和贝加尔湖低槽(涡)型各发生5次),西来斜压槽型发生1次属弱冷空气类2次,出现北槽南涡型.暴雪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统计发现,暴雪产生时比湿一般≥2g/kg,水汽中心辐合强度一般≥-3±10-6(cm2·hPa·s),且辐合中心数值越大降雪越强,辐合区越大降雪范围越大.较大范围的辐合上升运动,高低空急流在其入口区右侧和出口区左侧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据统计暴雪发生区域的850百帕上升运动一般都≤-200Pa/s.一定的持续时间,下游阻高的出现延缓了系统的移动,同时,高低空急流造成的上升运动使地面产生辐合,低压发展,移速减缓.结合呼伦贝尔草原地区1961~2010年历史资料,分析出该地春季和秋季是暴雪的多发期,根据最长连续积雪日数、总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等资料计算了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各个地区的白灾指数,划定了各个地区的白灾次数及频率,呼伦贝尔草原地区西部是重白灾的高发区,这个地区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减少雪灾的损失,重在”防御”,其次才是”抗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暴雪 成因分析 环流形势 天气系统 雪灾区划

苗冬梅 吴桂霞 包双喜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气象局,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021300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1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