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营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利用近30年东营市辖区内大监站气象资料和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各乡镇人口和经济资料、地理信息及灾情普查资料,对东营市干旱气候特征和发生灾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率统计、层次分析、专家打分、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和GIS技术,计算出各地干旱灾害的风险系数,进而对该灾害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自1981年以来,东营市共有15年发生春旱,其中2000年干旱最重,1988年、1992年和2006年次之,1981年和1994年干旱程度较轻;共有11年发生初夏旱,其中1985年干旱最重,1997年和2008年次之,1982年为轻旱;共有13年发生秋旱,其中2006年干旱最重,1996年和2010年干旱程度较轻;此外,1988年发生的冬春连旱也比较严重.从东营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来看,由于南部广饶县作为全市小麦主产区,农业较发达,受干旱影响时敏感程度较高,为干旱高风险区,西部与北部部分区域由于有农田分布且水利浇灌条件较差,干旱风险度也较高,而东部和北部大部区域由于沿海或为盐田、盐碱地分布,受干旱影响程度低,干旱风险度相对较小,为低风险区或次低风险区.

干旱 时空分布 气候特征 风险区划

信志红

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 257091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7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