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结构和闪电特征分析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资料及GPS可降水资料对2013年7月4日凌晨山东中部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短波槽东移与地面中尺度气旋系统发展和东北低压槽后干冷空气入侵鲁中地区,是造成本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强对流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域并与上升气流最强区对应;负地闪密集区,对应对流有效位能和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地闪主要分布在云顶亮温低于-60℃的区域内,云顶亮温越低,负地闪越密集.在整个强对流发展过程中,负地闪占绝对优势;负地闪多存在于回波强度>48dBz和顶高≥10km强回波区;雷达VIL和GPS可降水量能反映出降水出现时间和降水性质;雷达VIL峰值与降水出现时间较吻合;特殊地形对降水有很大贡献.
强对流天气过程 高空短波槽 中尺度气旋 低压槽 干冷空气 负地闪
朱义青 赵海军 庄重 曹张驰 张品竹 刘英杰
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临沂276004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0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