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汛期江苏两次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梅汛期江苏省6月17-18日和7月11-13日两次典型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不同、动力热力机制不同:617过程为江淮切变线大暴雨,切变线南侧的强劲西南低空急流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低层强冷空气活动触发了强暴雨;711过程为热带低压倒槽大暴雨,中低层弱冷空气垂直叠加在倒槽东侧偏南低空急流携带的海上暖湿空气上,构成了暴雨产生并持续的不稳定条件.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配置及非地转垂直环流上升支为两次暴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机制,暴雨发生在能量锋区南侧、湿位涡零等值线靠近负值区一侧,位势不稳定度由强变弱,能量开始释放,预示暴雨即将开始.
大暴雨 过程分析 动力抬升机制 水汽输送
王丽芳 濮梅娟
嘉定区气象局,上海,201821 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