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研究

咸海以东到新疆的天气尺度冷性涡旋系统(中亚低涡)常与乌拉尔山脊联系,其活动异常可导致新疆暴雨(雪)、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甚至对我国东部地区天气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天,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北涡)和35°~47.5°N(南涡),且南、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北涡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d为56%,4~5d为27.5%,5d以上为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年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此外还有原地少动或打转占6%,不同路径造成新疆不同的天气.中亚低涡对新疆天气的影响有两类,一类造成新疆明显降水天气(称之为”湿涡”),一类则造成大风降温和长时间低温天气,降水较弱(称之为”干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而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而冬季最少为2%.

冷性涡旋系统 活动规律 移动路径

张云惠 杨莲梅 肖开提·多莱特 秦贺 李圆圆 杨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乌鲁木齐830002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3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