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及北美副热带地区夏季降水系统发生频次的TRMM资料分析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e),将RPF分为全体RPF、大面积RPF(面积大于1000km2)和小面积RPF(面积不大于400km2)三组,对比分析四个区域内各组的RPF个数发生频次和RPF像元个数发生频次,主要结果如下:1)全体RPF的个数发生频次在青藏高原地区最高,北美东部地区最低;全体RPF的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在中国东部最高,青藏高原最低.2)四区域内RPF发生频次的日变化主要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当地午后至傍晚,且大面积RPF的峰值时间晚于小面积RPF的;中国东部地区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则具有双峰结构.3)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的分析结果与以往基于地面观测降水量的分析结果相似.

TRMM资料分析 降水系统 发生频次 时空特征

周胜男 罗亚丽 汪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6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22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