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太平洋冬季风暴轴分类及其机理研究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1948-2010年冬季北太平洋风暴轴的时空演变,提取风暴轴的中心轴线作为研究主体,以风暴轴的经向分布差异为重点,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风暴轴分为平均型、偏北型和偏南型三类,并探讨了各类风暴轴对应的海气异常型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三类风暴轴分别显示了风暴轴经向差异的具体物理图像,对应着不同的涡旋移动发展路径,具有明确的天气学意义.通过EOF分解证明本文的分类反映了风暴轴的主要变化特征,物理意义清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2)三类风暴轴不仅经向差异明显,其北抬南压的纬向位置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表明该分类方法充分考虑了风暴轴空间分布的经向纬向差异,还揭示了风暴轴多中心的特点.(3)三类风暴轴对应的不同SST异常通过热力过程影响大气的温度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导致阿留申低压强度位置异常和水平风场异常,进而影响大气斜压性,决定风暴轴的空间分布,是形成不同类型风暴轴的重要原因.

海洋气象 风暴轴 时空演变 物理机制 海气异常型

谭言科 夏淋淋 尹锡帆 李祟银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7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