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干燥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频发已经成为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Climatic Research Unit(简称CRU)的高分辨率月值平均潜在蒸发量和降水资料,构建我国近112年干燥度指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东部气候干燥度南北之间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整体呈现变干趋势,20世纪60年代之后干旱化趋势更加明显,相比南方,北方气候干燥程度对降水的依赖性更强,干旱化速度更大,旱涝随时间的转变更为剧烈;南湿北干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温度的升高对潜在蒸发量的增强作用加剧了干旱化程度.我国东部地区干湿季变化存在差异,干季年际年代际变率明显高于湿季,且干季变化较湿季具有更好的南北空间一致性;南北干湿季的出现时间在近半个世纪也有所变化,干季延后到来,湿季则提前到来的现象,说明干湿季的持续时间均有所延长:此外近半个世纪,北方干湿季均呈现明显的干旱化,南方未表现出类似特征.

气候变化 干燥度指数 差异性

张红丽 张强 刘骞 颜鹏程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青岛266100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5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