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两个干旱指数在中国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本文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一种新的有效降水指数(IWAP),利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OITREE)分别识别出1961~2010年中国区域性气象干旱事件各174次和184次,从干旱演变过程和干旱事件总体特征两个角度对比分析了CI指数和IWAP指数的识别效果发现:两指数对极端区域性干旱事件的识别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仍存在差异:CI指数对干旱的监测存在不合理现象,即”在开始时突然出现较严重干旱”;”在持续无降水的情况下干旱却减轻”;”对降水反应滞后”,因而引起两指数对干旱起止时间识别的差异.本文分析表明IWAP指数对干旱的监测更符合干旱发生发展过程,识别的干旱起止时间较CI指数准确.基于两指数的干旱事件频次变化趋势一致,即1961~2010年间,基于两指数的区域性干旱事件频次均为弱的增多趋势,而重度(含)以上干旱事件频次则均为弱的减少趋势.基于IWAP指数的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与中国中东部的季风气候变化一致,而基于CI指数的干旱发生频次季节变化则弱得多.华北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河北大部和河南的北部则是干旱中心;华南东部和云南东部是干旱次中心.IWAP指数在区域性干旱事件监测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干旱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有效降水指数 季节特征

王咏梅 任福民 赵一磊 李韵婕

山西省运城市气象局,山西 运城0440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95810部队,北京10007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10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