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秋季大气超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为研究兰州市秋季不同粒径段大气超细颗粒物浓度水平及其粒径谱分布特征,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兰州市2014年8月~11月14.3~673.2nm粒径范围内的大气超细颗粒物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核模态(14.3~20nm)、爱根核模态(20~100nm)、积聚模态(100~673.2nm)和总颗粒物(14.3~673.2rm)日均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509±689、14232±6614、6241±3583和21982±10304cm-3,爱根核模态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粒径<100n m)数浓度可以分别占到总颗粒物数浓度的64.7%和71.6%.颗粒物平均数浓度粒径谱呈明显的单峰分布,峰值位于爱根核模态60nm左右.核模态颗粒物主要受新粒子生成的影响,其数浓度日变化特征呈单峰结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受机动车尾气和餐饮油烟排放等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数浓度日变化表现为交通高峰期的双峰分布,并且由于其对总颗粒物有较高的贡献,导致总颗粒物数浓度也有类似的日变化特征;积聚模态颗粒物日变化趋势相对比较平缓,主要与柴油车尾气排放和爱根核模态碰并长大有关.分别比较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白天与夜间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及其粒径谱分布的差异,前者各模态颗粒物数浓度都要明显高于后者,说明人为活动因素对兰州市秋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影响至关重要.
大气超细颗粒物 浓度测量 粒径分布 人为活动
张兴华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7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