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CHEM模式探讨上海冬季持续性PM2.5重度污染可能形成机理
本文运用改进的WRF-Chemn大气化学模式对2013年1月23日至25日期间上海的一次重度霾天气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PM2.5质量浓度、能见度、气象要素等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环流背景,探讨此次重霾天气的可能形成机理:(1)前期不利的扩散条件:前期上海处于低空逆温、地面弱高压和静小风天气形势下,不利的扩散条件十分有利于细颗粒物的局地积聚,PM2.5浓度快速上升,能见度也随之迅速降低;(2)后期上游污染物输送作用:受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偏北风将上游主要城市(江苏、山东、河北一带)污染颗粒物输送至上海地区,当地PM2.5浓度维持较高状态;(3)随着冷空气主体远离上海,空气质量明显转好.
大气污染 细颗粒物 形成机理 空气质量
常炉予 许建明 周广强
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200135 上海市气象局,上海200030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2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