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分布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Regional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对2009年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与泰山站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式能比较合理地反映气溶胶浓度的逐日变化特征.整体上,模式对无机盐气溶胶的模拟好,但总体上分别高估和低估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浓度,其原因与排放源、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学机制和模式分辨率的不确定性有关.模拟结果显示,春季气溶胶浓度高值主要集中于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受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和大气输送的影响,中国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区有机碳浓度高于中国其他地区.中国西北部沙尘浓度较高,而且向东输送并影响到中国东部和南方部分地区.中国东部的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PM2.5污染严重,4月平均PM2.5浓度超过了我国日平均PM2.5浓度限值.中国东部泰山站的观测和模拟结果都显不近地面硝酸盐浓度超过硫酸盐,中国北部对流层中硝酸盐的柱含量也大于硫酸盐,而在中国南部则相反,这一方面与春季中国云量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以及云内液相化学反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南北温差对气溶胶形成的影响有关.就整个中国东部而言,虽然硫酸盐的柱含量(46Gg)仍大于硝酸盐(42Gg),但比较接近,反映出我国氮氧化物排放迅速增加的趋势.春季中国地区对流层中PM10及其化学成分柱含量分别为:990.8Gg(PM10),52.6Gg(硫酸盐),48.2Gg(硝酸盐),32.1Gg(铵盐),22.9Gg(黑碳)和74.1Gg(有机碳),有机碳(OC)中一次有机碳(POC)和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60%和40%,中国东部PM10中人为气溶胶和沙尘分别占30%和70%,反映了春季沙尘对我国大气气溶胶的重要贡献.
大气气溶胶 化学成分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谢祖欣 韩志伟 王格慧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710075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6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