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乳熟初期高温热害气象指标试验研究
常见的高温热害指标为20世纪70、80年代制定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温热害指标已不能满足生产、科研和服务的需求.为适应现在气候和生产状况,本文拟以秕谷率、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为考察对象,以杂交稻品种淦鑫203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气候箱对乳熟初期早稻进行高温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讨早稻乳熟初期高温热害指标.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对早稻的影响不同,高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对早稻的危害越严重。当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5d,高温强度每增加1℃或高温持续天数每增加ld,对早稻的影响程度增加l倍。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确立了早稻乳熟初期轻、中、重3级高温热害指标。建立的指标不仅考虑了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且综合考虑了它们之间的相互配置,每个灾害等级均有各自的临界日最高气温和对应的持续时间,对高温热害的识别性更敏感。
早稻 乳熟初期 高温热害 气象指标 主成分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田俊 崔海建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46 南昌工学院,南昌 330108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5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