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本溪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对策

为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对本溪山区旱涝灾害影响及灾害变化规律,利用本溪地区1953-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Z指数等方法对本溪地区旱涝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来,春季涝重于旱;夏季重涝多于重旱,偏旱却重于偏涝;秋季重涝大于重旱,而偏涝与偏旱基本相当;冬季重涝大于重旱,偏旱重于偏涝;生长季重涝大于偏旱,偏旱重于偏涝;早年发生频率大于涝年发生频率,但是涝年造成的损失大于早年.年、季Z指数呈随机波动性变化.利用Z指数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地区降水多少与早涝程度,但在不同季节里反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夏季应用该指标反映出的效果要好于其他季节。因此,应用Z指数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旱涝程度的影响,便子更好的指挥农业生产。另外,作物生长周期变化并非按照季节变化周变化,影响作物生长关键时期降水对作物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Z指数划分季节早涝程度不能完全真实的反应作物生长周期影响,把作物生长关键期加以考虑,使Z指数更能反映对作物影响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旱涝灾害 气候变化 Z指数 生产对策

吉奇

本溪市气象局,本溪117000

国内会议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天津

中文

1-6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