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对流云的夜间微光传感器定标技术研究
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深对流云的夜间微光传感器替代定标方法.在定标过程中,主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模拟误差存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l)云毡及云层边缘像素的影响。由于云毡及云层边缘像素使得云光学厚度比DCC主体的云光学厚度小的多,且辐射率受COT变化明显,使得模拟辐射率大于观测辐射率,从而引起辐射误差。(2)闪电的影响。虽然可利用阈值方法将大部分闪电像素去除,但是有些闪电强度较弱或受污染云层离闪电较远时,可使受污染云层去除较为困难,从而使观测辐射率大于模拟辐射率。(3)RSR变化的影响。不同时间段的RSR不同,会对定标产生一定影响,且精确的测定RSR较为困难,尤其针对夜间HGS来说,RSR的稍许变化会对辐射产生较大的影响。(4)云光学属性参考值的影响。本文所用的DCC光学属性基于前人对白天条件下的统计结果,由于不同时间段云的光学属性可能不同,会对定标产生一定影响。(5)月亮辐射模型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月亮辐射模型是近似模型,没有考虑月亮表面反照率的非均匀性等,通过此模型获取的月亮辐照度不确定度在7-12%。
卫星探测 夜间微光传感器 辐射定标 深对流云 辐射传输模式
马烁 黄云仙 严卫 艾未华 赵现斌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110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2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