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雷暴电荷结构分析
本文主要对发生在青海地区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雷暴电荷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利用闪电定位辐射源来分析雷暴电荷结构,闪电VHF三维定位系统是利用时差法对闪电辐射源进行定位。本文获得观测数据的闪电三维定位辐射源定位系统共有7个测站,其定位精度很高,因此利用三维定位辐射源配合雷达资料可以分析雷暴整个发展过程的电荷结构。通过对闪电类型的统计发现,此次雷暴单体2过程产生的闪电以云闪为主,占到了总闪电数的71%。地闪发生数较少,且以负地闪为主。在雷暴的发展和旺盛阶段闪电较少,但在雷暴的消散阶段,闪电数急剧增加。通过与雷达回波对比,此次雷暴过程的闪电在发展和旺盛阶段主要发生在强回波区外围,而在雷暴的消散阶段,闪电发生在强回波区。闪电发生区域的雷暴的电荷结构在单体发展的初期为反极性电荷结构,而在雷暴发展的后期为三极性电荷结构,并在单体的前部和后部电荷区所处位置不同。
雷暴活动 电荷结构 强回波区 辐射源 三维定位系统 强降水过程
李亚珺 张广庶 王彦辉 武斌 刘妍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